2020-05-02 21:10
“在产业园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理念,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举措促进产业发展,种上‘摇钱树’,做好‘茶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依靠茶叶脱贫、增收、致富。”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说。
茶园基地高标准绿色化
1981年,湄潭县核桃坝村,时任村支书何殿伦率先种下3.5亩茶树。如今,这3.5亩茶树已发展成万亩茶园。
在魏在平看来,产业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就必须打好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这一基础。
近两年,产业园依托湄江街道3.3万亩、永兴镇8万亩、兴隆镇8.7万亩茶园,以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主体,规模流转农户茶园,强力推进老旧茶园改造提升和高标准茶园建设。
在高标准茶园建设中,湄潭以茶树资源保护与改良利用、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为关键,加强了茶叶初制标准数控化技术、茶树品种改良、茶—菌—肥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并加强茶树良种繁育和科技推广,建成了中国茶树良种品种园,园内品种达130个,全面推进园内茶树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同时,茶园全面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推广“茶+果”“茶+桂”套种等立体生态茶园模式,推广黄板、蓝板、太阳能杀虫灯及生物农药大范围使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目前,产业园基本实现“一减两提”的发展目标,完成土壤修复改良2万亩,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3个百分点,土壤pH值提高0.2个单位,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
园内国有企业贵州湄潭祥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围绕茶园绿色发展,规划建设了“贵州茶树良种繁育中心”。“我们的繁育中心包括引种园、品比园、母本园和繁育场,引种、品比的全国良种达100个以上,年出苗2亿株,可辐射、带动周边良种育苗面积5000多亩。”总经理张仲均说。
值得一提的还有,产业园打造的智慧茶业科技示范园,推进智能大棚快速繁育茶苗创新技术、茶园物联网种植技术、茶园监测技术,促进新技术集成应用,创新了智慧农业、生物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已建成的茶业物联网技术中心覆盖茶园10万余亩,实现了病虫害实时监控和茶园24小时在线监测。
目前,园内已建成20万亩高标准茶园,年茶叶总产量可达2.8万吨。另外还建成了20个规模化绿色茶叶基地,推进茶树良种繁育和科技推广示范、茶叶全程机械化示范,打造出西南山区绿色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